1. 车峰峪首页
  2. 鸟语园

六十年代的县委大院

——童年记忆(14)

1965年9月,我上小学一年级。

一年级二个班,我被分在一班。巧的是:全班50多名同学中,家在县委和县人武部的各有3人,这6人都是男同学,县委和县人武部同处一个大院。所以,我自上了小学,随着同学间互相走动次数增多,对县委大院自然就有些熟悉了。

记忆中:1965年县委大院门还是有专人值守的,进大门会有人问:找谁、办什么事?并做个简单的来访登记。1966年5月“文革”发动后,管理就放松了,可以随便进入,无人阻拦。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县委大院,办公用房和场地就像一幅木刻版画,刻板、简陋、单调。进大门左右侧各有一幢长条状的白墙青瓦平房,平房中间有走廊,廊两侧各有多个房间,用作办公或宿舍。右侧靠近院墙的一幢白墙青瓦平房是食堂的厨房和餐厅。除了白墙青瓦平房,院子里还有两幢木柱木梁结构的古旧青砖瓦房,这应是解放前的老建筑,可能曾是祠堂用房。

大院里也有些让人舒目的树木和花卉。如食堂旁,有二棵树干需俩人合抱的高大粗壮的柏树,年份估计500年以上,相当引人注目。大院内左侧有5棵五十年代建办公平房时栽下的银杏树,树杆已有盆口粗,枝繁叶茂,春夏吐翠、秋日烁金,让人驻足流连。院内还有桂花树、紫藤、蜡梅、月季等花卉植物,带来季节变化的芬芳及彩色点辍。

那个年代,县委办公室和宿舍房都不带卫生间。工作单位的人通常去公共厕所,家庭通常用木制马桶(便桶);厕所也没有陶瓷座便器或蹲坑,墙面也没有贴瓷砖的,只有砖石和水泥砌的条型排便坑。建筑物中水泥用的较少(因水泥较贵),多用石灰拌黄泥砂浆。

那个年代,县委大院里工作的干部,家庭生活都靠工资收入,没有别的经济来源或特权收入。干部家庭如果是双职工、子女少,生活条件自然还好;如果子女较多,经济上还会感觉紧张,弟妹还得常穿哥姐的旧衣裤。

那个年代,国家干部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办事拖沓等官僚主义的问题,但贪污受贿的情况少见。

那个年代,讲求艰苦奋斗和奉献在社会上已蔚然成风,尽管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好,但人们对工作和生活依然充满热情和美好的向往。

那个年代,县城社会治安良好。“黄、赌、毒”陋习、恶习一扫而空,偷盗案件也较少见。

总之,上世纪六十年代,因经历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国民经济条件和工农业生产能力等都有限,县委大院所表现出的“穷相”,没什么可病诟的,这是社会发展必经路。

致敬,淳朴无华的六十年代县委大院!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车峰峪,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birdlovely.com/%e9%b8%9f%e8%af%ad%e5%9b%ad/2558.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555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