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车峰峪首页
  2. 鸟语园

说说原画幅片的烦心事

前几日《我为什么坚持上原画幅片》文,“理直气壮”地说了一通上原画幅片的理由。坚持原画幅有没有烦心事?有的。今就说说这烦心事吧。

烦心一:拍摄的苦恼
记得十几年前玩公家手动135胶片机拍人文和风光,自己曾比较“骄傲”的有两点:一是曝光控制:不管是晴天和阴天、白天和黑夜、室内和室外,一卷底片冲洗后厚薄基本一个样;二是除拍糊的片外,片子基本无明显构图缺陷。这一“自鸣得意”直接导致了后来我为了拥有自己的摄材,“疯疯癜癜”地烧了十多万钱。但自2006年爱上拍鸟后,这些器材都长年“冬眠”了,钱也成了“学费”。
成了鸟人(摄鸟、观鸟人的自谓)后,最意想不到的是我竟又沦为曝光和构图的新兵。为什么?因为鸟小,鸟好动。
因为鸟小,拍鸟曝光与人文和风光的摄影曝光控制根本不是一回事。在林间等复杂的背景和光线下,拍鸟若按人文和风光的常规曝光理念,常常会出现整张片曝光合适,但鸟欠曝或过曝的情况,尤其是带黑白斑纹的鸟,曝光不易控制。使用重点曝光模式拍人文或风光片非特殊表现需要,一般加减0.7已少用,但拍鸟用重点曝光模式加减1曝光量却是家常便饭。当面对大逆光、朝天版的鸟,若是以前拍风光,或许我会乐意将鸟作为点辍,拍张高调剪影;但若是拍鸟,我现往往只能选择放弃。
因为小鸟好动,拍摄构图难度也是大幅增加。这样说吧:在我常使用的“400/2.8+1.7X”这组长焦镜取景框内,拍一只较近距离的小鸟,镜头所能见鸟仅有几十分公分的活动范围,一不留神,鸟就出框了,也就是拍不到了,得重新对焦和构图。
自然和社会景象万千,拍人文和风光是“一步一景”;长焦拍鸟,可以说是“一寸一景”,并且通常是瞬间即逝的。
扯了这么多,现回到正题。正因为鸟小和好动,所以原画幅拍摄构图的难度可想而知。据说,目前大多数摄鸟人拍片,一般是将中央对焦点对准鸟(因为中央对焦点比较灵敏),后期再根据构图表现需要进行剪裁。我以前用的也是这方法(目前有时也用)。若是原画幅构图拍片应怎么做呢?我目前采用的方法:一是对站鸟和飞行鸟利用偏移的对焦点对焦(这在尼康D300和佳能1D系统专业机上行,D2X不行);二是在使用D2X机时,使用锁焦偏移对焦;三是对快速飞行鸟片,采用预计飞行方向,焦点偏移对焦构图的方法,等等。当然,这些方法要拍一张构图较完美的片,还要靠运气,还要靠对器材的熟悉程度和反映能力的积累。所以,我目前成功率较低,废片多多,无功而返的事也多多。如:今年3月去江西拍“中华秋沙鸭”,因我年初已拍过该鸭的片,希望此行能有新的收获,于是我想着拍“水上树枝版(利用树技的水中倒影)”,为此我找了一处拍摄点,二个上午共蹲了四个多小时,就是盼能有几只鸭能在此地游过,但未果。这类事有不少。
原画幅拍片构图成功率低是拍摄的主要苦恼。但我想:一次构图虽难,但拍片就是为了拍好片,正因为“难“才富于挑战。大家都能拍的片,我去凑趣还有什么意思。所以,烦心归烦心,苦恼归苦恼,拍片原画幅构图的路,我还是要坚持走下去的。。。呵呵!

烦心二:选片的苦恼
选片,指拍摄后挑选用片的过程。
通常外出拍片,面对我感兴趣的一只鸟,有机会的话(主要看时间是否允许),会拍不少片。多时,会一次或分次拍摄同一鸟、不同场景的几百张片。但网络用片,我一般只选一至二片,有时会多上几张,但目前很少超出十张片。
所以,拍了一堆片,选片也颇累人。特别是由于我坚持原画幅上片,一些鸟的神态虽好,但构图偏离度较大的片只能弃用。我一般只选用拍摄构图距理想构图偏离度较小的片进行图片的挂网处理。当然也有例外:一些较珍稀的鸟,或飞行姿态较好的鸟片(因飞行鸟原画幅构图拍摄难度更大),我会留片作为“记录照”,留着之后以剪裁片的形式使用。
选片是一种价值取向。目前摄鸟圈内鸟友选片通常并不在意原片鸟是否位偏,只要能剪出漂亮的片片就行。我刻意要求鸟片构图的原画幅表现,其实是一种“狭隘”的价值取向,是少有人走的“羊肠小道”。不被普遍认可的,非议自然也多,闻之苦恼也就难免。但我仍想:路是走出来的。。。这“羊肠小道”或许能健身、健智。。。或许这就是通往彼岸的捷径。

烦心三:上片的苦恼。
目前网上鸟片有二个高“流行色”(下简称“二高”):一是鸟身高清晰,也就是鸟的眼睛和羽毛细节清楚可辩,俗称“数毛版”;二是鸟图的背景高简洁,也就是背景尽量虚化无物。
由于鸟与人有一个安全距离,不易接近,直接符合上述“标准”的片子较少,多数片为实现“二高”,是通过剪裁和PS,即剪片成为实现“二高”的捷径。剪片不仅能使鸟身根据需要“变大”,细节突显,而且能使构图更合理、更美观。通过剪裁进行二次构图,是一种再创作,也是被人们所普遍认可的图片处理方法。剪片也就是做减法,俗称除去“视觉噪音”。还有一种剪裁:就是将影响画面的部分物体除去,如移去某根枝条,或将背景的枝条全部移去或虚化,达到背景画面洁净的效果。这类“艺术化”剪裁与PS同性,在新闻片和一些讲求真实感的比赛活动中是被禁止。
我后期处理原画幅片,主要是通过色阶、曲线对片子的明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进行调整,也会调整锐度,并加框加字,但从不单独对背景进行虚化和变色处理。原画幅片自然是不剪裁的,当然更不会使用“移枝法”或“消枝法”。所以我的不少原画幅网片存在三个毛病:一是有的鸟在画面的比例较小,网片的画幅经压缩后难“数毛”;二是有的片背景不简洁;三是有的构图留空不合理。
原画幅网片的前二个毛病是原画幅“天生”的,后期除“动刀”外,无法补救,我也不想补救(我想若将片子全剪成能“数毛”的大头照,见多了,也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和腻味)。第三个毛病本来也有补救之法,如:中国画也讲究留空,留空处可以用些文字说明之类的进行点辍,来调整视觉空间。曾想:繁复也有美(不然,为什么不少书法喜用繁体字,为什么女孩喜穿花布衫。。。),但顾虑到现流行与国际接轨的“简约美”(有网友说“外国的油画只有一个画家的签名,没有别的”);顾虑到图片上的字多了也难免会有喧宾夺主之影;顾虑到图片处理也比较麻烦,于是作罢。
网上还有一说:构图有缺陷的片不剪裁只能算是半成品,不能算是作品。这话曾一度让我郁闷。但后细想想,也无所谓了。因为我展示的本是作为网友交流的记录片,而非竞赛作品。再说,片子在那放着,画质在那放着,明眼人一看就知片子如何,何必费“刀剪”呢。
怎样?原画幅片的烦心事不少吧?但尽管如此,我说了,我仍会坚持,因为我坚信:好片是拍出来的,而不是剪出来的!呵呵!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birdlovely.com/%e9%b8%9f%e8%af%ad%e5%9b%ad/679.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555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