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网友可能发现,我目前在《鸟影园》所贴的鸟片,只有一张片(大杜鹃片)标注“剪裁片•车峰峪美鸟园”,其余均标注“车峰峪原画幅美鸟园”。为什么我基本只上原画幅片呢?昨晚在一论坛,有网友提出,网片不一定要原画幅。我曾与网友们讨论,并说明了自己坚持上原画幅的观点。我想,在这,也说说这事。
首先,我觉得上原画幅片能提供比较准确拍摄距离信息,也能给网友提供该片价值的真实信息。比如图一:只看片1,不看片2,有网友会误以为鸟很近,片子是“大片”。其实这只是一张记录照,除了网络交流能用,派不了别的用场。
其次,有些原画幅片缩图后鸟虽小些,鸟的细节不够清晰,但若环境配伍得当,其实也有美感。如图二:虽然缩图后鸟的眼神不明亮,但我觉得背景色调和构图仍使整张片比较养眼。
第三,使我养成尽量接近鸟拍片的习惯和尽量注重拍摄构图的习惯,以减少后期二次构图剪裁的像素损失。这点是最主要的。之前有一段时间,我只使用中央对焦点拍片,对每张网片进行二次构图剪裁,但到后来,拍鸟变成只关注网片的剪裁效果,拍摄构图兴趣也淡了。原因是:D2X有1200像素,RAW原始文件约11M,网片一般用120K也够,压缩率近1/100,使用400/2.8+1.7X增距镜,既便距鸟三、四十米远,只要对准鸟“扫一梭“快门,回来后通过剪裁,那怕仅使用三分之一的原画幅片基,网片照样能用,并且常会出现网友惊呼“真近啊”之类令人涕笑皆非的感言。所以后来我决意关注拍摄构图,并以原画幅贴图为主,这样拍摄的思路也就变了:从原来的这张片剪裁后能不能用,变为这张片原画幅能不能用的思考。这一转变是巨大的。也正因这一变,远的鸟不拍了,背景差的也少按快门了,我逐渐养成观察目标(鸟)的习惯,并设法接近目标。有时为了一张拍摄构图较理想的片,我会去某一个拍摄点一次、二次、三次,静心地等候几个小时。虽时常一无所获,但我心里很踏实,因为我享受着目标追求过程的快乐。
尽管我目前的原画幅片在网上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我仍将矢志不移地坚持上原画幅片,对剪裁片标注剪裁信息。我想: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我拍片一次性构图的成功率肯定能提高;我还想:网络是一个交流园地,本身鼓励“百花齐放”,我就算是一棵瘦弱的小草吧,但它终有一天会长大、开花、结果!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birdlovely.com/%e9%b8%9f%e8%af%ad%e5%9b%ad/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