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见鸟友网上发贴说,西溪原来鸟友们拍黑翅长脚鹬的废弃水塘,现在正在清淤,估计要改造成鱼塘或景观水体,周边也在加紧建设房屋、长廊等设施,拍黑翅长脚鹬最方便的一个基地就这么完蛋了。。。当时心里就发愣:那小呢?它们呆的那口水塘还在吗?
鸟友指的西溪是我们杭州鸟人常去的一个观鸟拍鸟点,位于市区西部,是一片距西湖不到5公里的城中次生湿地。杭州鸟人去的这个西溪,并不是游人去的那个政府前些年为了增强杭州城市“肾功能”和“肺功能”,大兴土木于2005年5月建成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鸟人眼中,这个公园要收40元门票,太贵不值),而是靠公园东边的一块地方。这里有塘、有田、有树、有人家,是块原生态的次生湿地。鸟人就喜欢原生态,据说鸟况也比公园好。
小是西溪的留鸟,也就是俗话说的“常住居民”。西溪我去过多次,曾拍到黑翅长脚鹬、绿头鸭、斑嘴鸭、白鹭、牛背鹭、夜鹭、黑水鸡、普通翠鸟、白胸翡翠、斑鱼狗、黑喉石即、褐头蕉莺、棕背伯劳等,也目击到雉鸡、普通鵟、凤头鹰、斑头鸺鹠等鸟种。小当然也拍过,但由于太常见(每次去都能见到,有三五群10多只)所以也就“视觉疲劳”,不常拍了。
四月中旬,闻有鸟友在西溪拍到了小抱窝的片,联想起去年鸟友marem拍的一组1只雌鸟带几只小的美片,小抱窝——钩起了我浓厚兴趣。于是在一个周日下午,我去了西溪,为的就是拍小抱窝。
到西溪已近下午4点钟。4月杭州多雨,上午下过阵雨,路有点泥泞,但此时天空阴霾已散,斜阳高悬。或许是已有一个多月没来的原故,眼熟的西溪忽然使人感觉有了些异样:柿树翠了,芦草绿了,菜花开了,塘水清了。。。哦,原来是四月的西溪闹春潮了!西溪在清雍正年间曾是“西湖十八景”之一的“西溪探梅”所在地,现在农耕地大多成了水塘,探梅当然是不成了,但眼下春暖大地,万象更新,鱼鳞状的口口水塘碧波荡漾,在星罗云布的柿树、樟树、芦苇、莲草、菜花野花等点缀下,就象涌动的花潮绿浪,景色令人赏心悦目。
在一水塘边,我遇见了鸟友老潘和骨灰级,他们正在拍小。骨灰级告诉我,他们上午就来了,。。。小很好拍。我走近看,塘里是有三只毛绒绒小雏鸟围着两只雌雄成鸟:小雏鸟颈部和身上毛色带几道类似“斑马纹”的黑白条状纹,不象成鸟是深灰褐为主的杂色;眼珠黑亮,不象成鸟虹膜是黄色;嘴粉红色,也不象成鸟嘴黑色且带黄色嘴斑。我觉得雏鸟比成鸟要漂亮。在拍片过程中还见:雌成鸟不时用嘴碰雏鸟嘴,估计是喂经嚼过的食物;三只雏鸟几乎是寸步不离地游围着雌成鸟,雏鸟还不时地钻进雌成鸟翅膀,让雌成鸟驮着走。。。嘿嘿,真有趣!
我拍了不少片,直到太阳落山才收工回家。
一周后我又第二次去拍小。这天是上午,也是一个少见的晴朗天。到西溪,老远就见拍小的塘边有人,我原以为是来拍小的鸟友,走近后才看清是位钓鱼郎。小呢?找了好一会,终于在附近一个大水塘发见了它们,原来它们躲到这儿来了!一周不见,我发觉小雏鸟长得挺快,不仅能脱离父母独自游动,而且进食也能直接呑食大虾米了。但不见有雏鸟钻水,看来雏鸟还没有开始学习捕食,食物仍依赖父母提供。雌、雄成鸟捕食很勤,不时钻水捕虾,三只雏鸟也不时地争先恐后围上去,分享美味。我想也是,二口子养三孩子,五张嘴,不多捕食哪能行!
这次在西溪拍片,我发现当地村民的住房都已人去楼空,已有几处在拆房。后经打听,原来这里已被纳入为西溪湿地二期保护工程,所有建筑物将拆除,重新进行规划。
。。。。。。
二次拍小后,顾虑到鸟正处于哺糼期,为了有利于小雏鸟的保护,发片的事就撂下了。不想这一撂就是一个多月。要不是见了网上鸟友发贴谈论西溪的消息,我都快淡忘了。
。。。。。。
因放心不下,昨天我还是去了趟西溪。
西溪变化真大!入口的一段沥青路面已被大吨位工程车轮碾碎而成的坑洼土路所替代,有十多台挖掘机在施工,运土的工程车来回穿梭,机声轰鸣,尘土飞扬。原村民楼住房都已夷平,原口子上的卧龙山庄10余处、近万平方米度假建筑设施也已被拆除;水塘被扯了一个个大口,塘水基本干涸;小曾呆的水塘也有一台挖掘机在工作。听一位施工的人说,所有水塘都将进行清淤(将老塘泥挖出),塘与塘之间将开口互通,还将对道路进行综合整治,这二期工程计划于今年底前基本完工,今年10月份将“有限开园”。
西溪湿地进行整治和保护是件好事,因为原村民楼屋用于外来人员租用办厂的较多,带来了不少污染,但小不见,让我惆怅。
昨天离开西溪时,看见一条挂着的横幅标语,上面写着“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湿地保护的‘西溪模式’”。我不知道“西溪模式”内容是什么,但我希望于今年底完成的二期工程,能还小一个安身之所,一个家!
还希望小新家是个漂亮舒适的家,还希望小能喜欢这个新家园!
(2007年5月31日上午完稿)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birdlovely.com/%e9%b8%9f%e8%af%ad%e5%9b%ad/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