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长假就曾计划去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拍鸟,但因故未能成行。今年五一长假前,鸟友daoqie给我来电话,问我五一长假有什么出行安排,我想了想便说去九龙山,daoqie说想与我同行,我说好啊,我正缺个会认鸟的老师做伴。。。于是就这样定下了:五一同去九龙山。
我是5月1日下午自驾车从婺源出发去九龙山的所在县——遂昌(这之前参加了“2007年中国鸟类摄影年会”组织的婺源摄鸟活动,我因鸟况较好在婺源多滞留了半天)。遂昌有“龙丽高速”经过,从婺源走317国道,经白沙关、开化华埠,自常山上“杭金衢高速”再转“龙丽高速”——约3小时车程,下午4点多钟便到了遂昌县城。遂昌的朋友已为我订了房间,是当地最好的一家宾馆。宾馆条件不错,但逢五一长假,不仅客房紧张,房价也飞涨,标准间优惠价378元,让人咋舌!呵呵,作为上班族,只有长假才有机会跑长途,但长假费用暴涨,这真让我等工薪族痛苦!
鸟友daoqie已先于我,于1日上午从杭州乘车到了遂昌。晚上我与daoqie碰了面,并一同用餐。
5月2日上午8时许,我与daoqie在遂昌朋友的陪同下,驱车前往九龙山。
九龙山距遂昌县城约80公里,均为新修不久的水泥路。路面虽尚好,但因基本是翻山越岭的盘山道,且路面较窄、急弯多,对生活在城市里的车手来说,还真是个车技的考验。我驾着车,感觉车子就象只雏鸟在山道上不时地上下盘旋,握方向盘的手心似乎在冒汗。。。车到达九龙山脚的黄沙腰镇已是10点半多钟,呵,80公里路程花了二个多小时!
考虑到已近中午,遂昌朋友建议我们先在镇上用了午饭再上保护区。我们觉得上午的时间差不多已过,也就同意了。
午饭后我们驱车十多分钟便到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大本营——黄玄圩。遂昌朋友的一位当地同事告诉我们,这里是保护区驻地,公路也只修到此,去九龙山主峰的山脚还得走2个小时,要登顶还需3个小时,一般来回得10至12个小时。我一听,心惊:这么远!Daoqie也觉得上山有点累人,于是我们俩合计就在附近看鸟,不进山了。
Daoqie看来是个急性鸟痴,停车后就拿着望远镜四处转悠找鸟。我呢,见表时间才不到下午1点,心想这时鸟儿也正午休打磕睡,将机镜取出上架(三角架)后,便找了个有树遮荫的石凳坐下休息。不过,当时心里也有个“小算盘”:就是等Daoqie见到好鸟后,我再去查收。。。呵呵!
一位中年男子朝我走来,惊讶地瞅着我的器材,问我是干什么的,拍电视的?我说是拍鸟的。当得知他是保护区工作人员时,便与他攀谈起来。经交谈了解到,该保护区珍稀动植物种类较多,尤其是国家一级的黄腹角雉数量较多,还有白颈长尾雉和黑麂等。因为黄腹角雉已被温州的乌岩岭自然保护区抢先申报,故申报时以黑麂作为保护区的主要项目。保护区现有员工10余人。保护区没有开发和开放旅游项目,近年也没有计划,主要仍是物种保护;对游客有严格限制,一般不接待,有领导或关系介绍才让进,凡进山都有护林员陪,并严禁携带打火机和火柴入山。那位保护区的同志还说,有人抱怨要走二个多小时才爬九龙山太费时,其实修这路不难,为了保护才未修公路,否则,早修了。。。事后我想保护区实情确如此。5月2日至3日上午,我只见过三拨人来九龙山,一拨据说是某市的副市长一行,一拨是从金华来的10余名“驴友”,还有一拨人就是我们,但未上山。
Daoqie附近转了一圈回来了,叹气说鸟况不好。我也感觉四周鸟鸣声少闻,鸟况有点让人失望。
下午三点多钟,Daoqie提议先下山去镇附近看看,再回来。。。我想也对。于是我们分头行动:Daoqie沿下山的公路步行近距离“搜索”;我驾车去了镇附近公路沿线的几个村子长距离“侦察”。我驾车转了近一个小时,除了远远见到一只躲在山边松树枝上的赤腹鹰,就是常见的领雀嘴鹎、红嘴蓝鹊等菜鸟。
落日时分,我与Daoqie返回了保护区驻地,但鸟况“涛声依旧”。我们都傻眼了,不知这到底怎么回事?临下山前,我们参观了保护区的标本室(原来时就想看的,但管钥匙的人不在,刚回来),见标本室的动植物标本真不少,鸟标本有近百种,其中猛禽就有10多种,还有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勺鸡、白鹇、领鸺鹠、斑头鸺鹠等标本。只是标本做得较差,保管也不到位,不少已霉变。daoqie还发现不少标识有“张冠李戴”的错误。见了这些标本,我很吃惊,这里真有这么多珍稀鸟种吗?这些鸟究竟躲在哪里,怎么我一个也没见着?
晚上吃住都在黄沙腰镇(保护区内也有客房,但条件较差)。我感觉镇上我们住的那家旅店条件不错,房间都是标间设计,有空调、闭路电视、卫生间和热水(用电热水器),有几间房还带宽带电脑,价钱也只需每间几十元。呵,在偏远乡镇上能有这么好的住宿条件真难得!
第二天早上,我们6点钟不到再次去保护区。路上见到一位戴眼镜拿炮的人,我们觉得象鸟友大桥,车驶近,果然是大桥!下车一阵寒喧后,大桥说起了昨天在九龙山伏拍黄腹角雉的事,说是同伴都见到了,可就是没拍上,直叹息:遗憾。。。
我们到了保护区驻地,正如大桥所说,清晨的鸟况并不好,依旧是大山雀、红嘴蓝鹊等常见的菜鸟。但不一会儿,Daoqie告诉我们,驻地楼房后面的那片樟树苗地里发现了有一对黄颊山雀。黄颊山雀对Daoqie而言不算新种,不提神,但我和大桥都还没拍过。呵,有戏!我和大桥顿时来了劲。我们在苗地里找到了这对黄颊山雀。。。看来它俩正处于喂雏期,雄鸟和雌鸟都不停地找虫、捉虫,出现的频率很高,估计鸟窠就在附近。鸟的胆子也挺大,人距6米都不怕,挺好拍。我拍了近1G,估计大桥也比我少不了多少。当我拍到雌鸟在一根树藤上的侧逆光片时,心想这次够爽了。。。,大桥提醒我时间差不多了(约好上午10点离开保护区),我一看表,快10点了,于是欣然收工下山。
到了黄沙腰镇,遂昌朋友关切地问我有收获吗?我说,有收获、有收获!朋友听了也很高兴,说有收获就好!
回头看,这次九龙山之行我只拍到了一种鸟,其实收获并不大,不过我们毕竟只能算是走近九龙山,而未走进九龙山(主要原因是我怕累和怕长虫)。九龙山的好鸟应该是有的。鸟友大桥走进了九龙山,就拍到了灰喉山椒鸟、灰眶雀鹛、黑额凤鹛等深山鸟,还拍到比较少见的斑背燕尾。但我觉得,若下次来九龙山,还是选择秋天或早春较好。
3日上午10点多钟,我在黄沙腰镇与daoqie和大桥分手。daoqie和大桥回遂昌,下午再转乘车回杭州和丽水。我呢,打算走一条新路经江山去古田山,顺便看看途中鸟况。
在黄沙腰至江山的途中,我在遂昌境内的某山道上收获了黑额凤鹛,算是一种补偿吧。
搁笔前,上网查阅有关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得知以下信息:
九龙山位于浙江省遂昌县西南部,地处浙闽赣三省毗邻地区,属于武夷山系仙霞岭的一个分支,主峰海拔1724米,为浙江省第四高峰。有近万亩原始状态的天然林,具备中亚热带阔叶林植被的典型特征。1983年建立自然保护区,2005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30万亩。保护区内有植物173科637属1340种,有脊椎动物149种,其中: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18种,珍稀动物有黑麂、狝猴、金钱豹、云豹、金猫、娃娃鱼等10余种。
九龙山是浙江山地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珍贵、濒危鸟类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国家II级保护动物鸳鸯、黑冠鹃隼、鸢、乌雕、鹰雕、蛇雕、白腹隼雕、灰脸鵟鹰、苍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普通鵟、毛脚鵟、燕隼、红隼、勺鸡、白鹇、草鴞、红角鴞、领角鴞、雕鴞、领鸺鹠、斑头鸺鹠、蓝翅八色鸫等。
。。。。。。。
(该文写于2007年5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birdlovely.com/%e9%b8%9f%e8%af%ad%e5%9b%ad/686.html